大自然的宠儿--武夷山风景区,以其丹霞地貌的无比奇秀位尊八闽,甲于东南,成为名闻中外的国家级风景旅游胜地。 
武夷山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鼎盛时期。新石器时代,古越族在这里创造了直令今人惊叹的架壑船、虹桥板等千古奇观;城村闽越汉城那规模宏大的殿堂市井、冶炼遗址的发掘,则引发史学界对福建汉代史的热烈争论;南宋,以朱熹为代表的一批理学家在此结庐讲学、聚徒传道,又把福建推到“执全国学术之牛耳”的地位;元明清以来,达官名流、文人骚客更是足迹绵绵,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。今天,改革开放翻开了武夷山再造辉煌的一页,她正以国际旅游城市的新姿及其周围从未受到污染的原始生态环境,迎接五洲四海的朋友。 
峰峦岩壑,秀拔奇伟,清溪九曲,环流其间。深邃美丽的九曲溪是武夷山风景区内最大、最重要的一条溪流,它在塑造武夷山自然景观中起着独特而又十分关键的作用。九曲溪发源于三港自然保护区内,武夷山脉桐木关西北角,自西向东流,经武夷宫晴川注入崇阳溪。全长60公里,流经景区一段长约9.5公里,流域面积535.3平方公里。森林植被好,雨量丰沛,是一条流量比较大的丰水河道。九曲溪为山区性河流,河床坡度大,流水下切侵蚀强烈,为典型的幼年期河流。上游谷地两侧山地海拔在1500米左右,个别达2000米左右,谷底海拔800-400米,为中山或低山峡谷。中游为宽谷盆地。星村以下九曲溪深切武夷单斜断块山,塑造了碧水丹山的绮丽景色。 
受武夷构造控制而发育的九曲溪,在景区内自上而下一连拐了九个大弯曲,因而得名。乘竹筏穿行在武夷单斜断块山之中,山环水绕,水贯山行,有滩有潭,有动有静,清澈见底,游鱼细石,历历可数,相映成趣。优越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,历代名儒显宦,骚人词客,纷至沓来,探幽寻胜,择地讲学,唐宋以来在山中建筑的寺院宫观、楼台亭阁多达300多处。沿溪至今还保留了许多大幅摩崖石刻。位于五曲的紫阳书院是重要的文化遗址,影响遍及全国。 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