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→  综合新闻 → 武夷之旅(武夷文化)
武夷山柴头会和蜡烛会
2004/2/13 武夷山机场  浏览选项:    本文已被浏览 12416 次


  每年农历二月初六,为武夷山市一年一度的“柴头会”。

  《武夷山志》载:“二月初六,集中竹竿柴棍农具及一切日用品于城坊售之,故得名。” 

  柴头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1851年农民领袖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,在太平军的影响下,武夷山(当时的崇安县)和全国各地一样,四乡农民纷纷起来抗捐抗税,反对奴役压迫。县衙门官吏见势头不妙,便加紧对农民进城买卖的检查,下令不准农民携带凶器、铁器之类的东西进城。凡进城者,只允许挑柴木,携带竹、木家具等农副产品。这样一来,更激起了农民的反抗。1866年,四乡农民在起义首领陈顺光的带领下,于农历二月初六凌晨,扛上木棍、竹叉和扁担等冲进县衙门,迫使县官下令免除农民的“竹丝税”、“明笋税”、“茶叶税”等,并立即张榜公布,起义获得了胜利。人们为了纪念这木棍、竹叉和扁担取得的胜利,决定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这一天在城关举行盛会,名为“柴头会”。 

  柴头会沿袭至今,已成为福建省民间的较大盛会之一。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,柴头会一年比一年热闹。建阳、建瓯、浦城、邵武及闽赣边界地区的集体、个体工商户都纷纷到此参加交易活动,进一步促进了武夷山旅游经济的发展。 

  农历二月廿一日,是武夷山市家喻户晓的传统民俗“蜡烛会”。

  蜡烛会起源于唐代,当初是为悼念辟支老佛即扣冰和尚而起的一种祭祀活动。

  蜡烛会从唐至今,年年相传。随着武夷山生产的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武夷山人民赋予它新的时代特色,成为这里的物质商品交流盛会。城乡居民交流各种生活必需品和春耕农具、家用电器等等,实际上是农事生产的一次动员盛会。 
 发布人:jzq  [ → 我要发表文章 ] 上篇文章: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
下篇文章:《武夷山机场使用手册》进行修订

Back
Top
武夷山机场对于网页所载资料的准确性、完整性或盗用,概不作出明示或默示的保证、说明或陈述;在法律许可的
范围内,对于因提供或使用本网页所载资料可能直接或间接引致的任何损失、损坏或伤害,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武夷山机场有限公司版权所有,转载本站资料请注明出处。电子信箱:
http://www.wysairport.com 闽ICP备05010084号